7月22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为期4天的“三下乡”息烽志愿服务接近尾声。“回望着几天以来的实践活动,虽然辛苦但我们仍在坚持做好每一件事,今天一大早就起来收拾行李,感觉还有点微微不舍,就好像刚刚才来到息烽县,为配合息烽政府的工作与后续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早在昨天晚上就规划好了今天的行程,首先早上我们前往‘又见乌江’民宿里的会议室开展短视频创作培训,而下午则是去往息烽流长镇的一个渡口以‘防溺水’为题实地开展短视频创作教学,最后拍摄息烽服务队结算视频。”陈涵同学回忆道。
息烽志愿队王浩然同学正在开展教学
到达“又见乌江”民宿会议室,“三下乡”息烽志愿服务队以最简单的几个镜头语言开始讲起,将推拉摇移和升降各个案例逐个讲解清楚,现场分析了大家平时发布的视频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并进行了答疑解惑,还以大家都比较常用的一款应用剪映APP进行了现场操作带领大家一起学着剪一些简单的视频。
队员们正在现场教学剪映的使用
紧接着“三下乡”息烽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流长镇在乌江边上的码头进行了短视频拍摄的现场教学,四坪村第一书记雷济沧配合完成了防溺水主题视频的教学与制作并出镜安全员一角色,现场的“学员”也积极参与到拍摄的实践中来。陈涵同学说道:“大家都表示今天的收获颇多,我们听见了对我们的肯定心里也十分高兴。”
息烽志愿服务队王浩然在向大家讲解无人机的使用
随后“三下乡”息烽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当地的果园,果农热情地介绍他们家梨子的口感,并邀请服务队的队员们去果园里摘梨子吃。服务队的同学们说道:“在开展‘三下乡’活动的这几天里我们品尝了当地的李子,西瓜,葡萄,梨子等水果。”
果农梁芳正在介绍梨的口感
归途中,果农梁芳发来两条信息,一条是她家梨园的图片和一句配文“谢谢你们叫我留住夏天”。车窗外,乌江像一条绸带缠在群山间。“我想起这四天里听过的话,村干部说:‘乡村振兴得让年轻人愿意回来’;老人说:‘我们的故事怕没人记着’;孩子说:‘想让外面知道我们这儿有多美’。原来我们来这一趟,不只是教他们学会了拍视频,更是在彼此心里种下了一点盼头——他们盼着被看见,我们盼着再回来。”
三下乡的路途虽然结束,但“三下乡”息烽志愿服务队与息烽的联系不会断,与流长镇的情怀不会断,与乡亲们的感情不会断。
作者:陈涵
图片采集:王浩然 陈涵
指导老师:何洁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