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评选结果揭晓,1881个创建集体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其中,贵州3个消防救援队伍集体获此殊荣。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会址
消防救援站
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红花岗区会址消防救援站是一支有着悠久历史的消防救援队伍,多年来,会址消防救援站始终秉承“忠诚、传承、无畏、奋进”的队魂,凝聚青年、团结青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军传人,用青春和汗水创造了会址及周边建筑群半个世纪无火灾的传奇。
多年来,救援站获得了多种荣誉,包括4次荣记集体三等功,1名烈士被追记一等功,6人荣立二等功,60人荣立三等功等,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国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各级表彰360余次。
累计接警出动160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50余人,挽救人民财产3亿余元,出色完成1993年田沟煤矿1号井火灾、1998年特大抗洪抢险、“2.12”红军山森林火灾、2008年抗凝救灾、2015年“6.14”松桃路楼房坍塌等以及重大活动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为保卫红色革命圣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
消防救援大队
江口县消防救援大队驻守在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脚下,担负着梵净山周边1869平方公里的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控任务。大队现有指战员31人,党员21人,团员9人,其中青年占比99%。平均年龄26岁。大队先后荣获“全国执勤岗位练兵先进站”“全省执勤岗位练兵先进单位”“全省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全省“集体嘉奖”等荣誉。
一直以来,铜仁市消防救援支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及对梵净山保护管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通过服务功能集约拓展,以梵净山为核心,强化景区周边环线 20 公里范围生态资源保护,多措并举全面筑牢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景区及周边消防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及游客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牢固树立了消防救援队伍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江口县消防救援大队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工作、工作上台阶”理念,团结带领青年指战员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忠实践行训词精神,紧扣“三个围绕”,即围绕立根铸魂抓创建、围绕竭诚服务抓创建、围绕提质强能抓创建,用如山信仰书写忠诚,用似水情怀服务群众,用真情关爱激励青年,把“青年文明号”创在火热的消防事业中,建在美丽的绿水青山下。
大队始终聚焦“能力大考”,聚焦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的主责主业,不断锤炼队伍战之必胜的专业应急能力,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济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去年梵净山消防救援站挂牌成立当天,江口突降暴雨,大队全体指战员紧急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中,共营救被困群众15人,疏散203人,树立了消防队伍良好形象。
大队全体指战员将扎根梵净山,迎风傲雪不折不挠。面对群众期许,唯有厉兵秣马不停歇,快马加鞭不下鞍,付诸于竭诚为民的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
凯棉路特勤站
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凯棉路特勤站自1964年建队以来,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发进取,带领全站指战员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不断强化队伍战斗力,忠诚履行消防职责使命。
作为黔东南州消防救援队伍的拳头和尖刀,担负着全州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以及急、难、险、重等事故灾害的救援。站内现有指战员34人,其中指挥员4人,消防员30人,其中党员21人,团员13人。
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人民当先锋,争当灭火应急救援排头,打造了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过硬队伍,积极塑造了“苗侗消防铁军”的良好形象。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