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雷山县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中,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雷山县城南社区的四点半学校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在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监护下学习,有时还能学到刺绣、芦笙等非遗课程。
雷山县龙头街道城南社区居民 王志桃
雷山县龙头街道城南社区居民王志桃说:“来到这里,除了辅导作业外,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很好。”
城南社区的四点半学校,从2019开设至今,为3000多户搬迁户解决了子女放学后教育管理、安全监护等问题。
雷山县龙头街道城南社区居民 梁国玲
社区的新市民“追梦”书屋,也成为不少搬迁群众读书学习的新去处,从永乐镇搬迁过来的梁国玲告诉记者,有空的时候她就来看看书、锻炼身体。搬来这里住感觉很方便,各种设施都很齐全。
社区书屋丰富群众文娱活动,课堂教学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在观音阁社区,每周四晚上八点,夜校班会准时开始。培训以扫盲、职业技能提升为主,已累计开展教学活动45期,参与培训1300多人次。
雷山县观音阁社区党总支书记 李将虹
雷山县观音阁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将虹介绍说:“增进社区群众对城市的认识,让他们更好融入社区、县城,学习一些创业的技能,争取一些就业的机会。”
此外,雷山县还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目前,县图书馆已上架图书5.3万册,馆内配备的两台电子借阅机,为搬迁群众的“移动阅读”提供了便利。
雷山县文物局局长 王康
雷山县文物局局长王康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县里一系列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乡镇、县城也修建了相应的篮球场馆,西江博物馆、银饰刺绣博物馆、郎德上寨民族村寨博物馆也得到加强,累计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公众五百万人次,免费讲解三千多场次。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