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黔东南剑河:政府搭平台 小香鸡闯出致富路

新华社

1602814200

坐落在青山里的养殖场。(龙红菊 摄)

“喔喔喔”清脆的鸡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伴随着山间的雾气慢慢地消散,坐落于柳川镇半山腰上的在山养殖场,开始了又一天的“喧哗”。

养殖棚场内,小香鸡正在相拥着抢食,鸡群们正在你追我赶地相互嬉戏,或结伴而行藏匿于桂花树下、山林间觅食。

“今天学校总共下了298斤的订单,我们已经运走了,现在打算把这个棚清出来,进行消毒,开始下一批次的养殖。”养殖户姜学举说道。附近的学校到他的养殖场订购营养餐所需的食材,像这样的订单,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

姜学举和他的林下小香鸡。(龙红菊 摄)

早些时候,毕业于贵州大学的姜学举在养殖上也失败过,他原本靠大规模养猪,小规模养鸡、鸭,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他的养猪事业失败了。有了前期小规模的养殖鸡鸭的经验及客户资源,结合剑河县林下养鸡的成熟技术,并经过多方市场考察,姜学举他与合作伙伴姜在山选择继续在养殖上下功夫,他们开始尝试规模养殖鸡禽,再度创业。

林下养鸡产业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鸡苗到成年鸡的销售过程是一个严格而精细的流程。为保证健康鸡苗的输出,鸡苗的选择尤其严苛,要经过27天的检疫期,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安排鸡苗数量,在喂养过程中,所有的鸡实行人工喂养与林下散养相结合的模式,饲养员还需定期对养殖棚内进行消毒,并且达到销售年龄的每只鸡都要经过农业部门的检验,标记检票号,带上检疫环方能出售。

姜学举与前来考察的合作社负责人交流。(龙红菊 摄)

“以前的小规模养殖导致抗风险能力低,对市场把握不准确,所以林下养鸡产业发展得不是很顺利。”姜学举说道。现在他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他们建立起了养殖基地,大批量养殖,分品种销售,实行以销定产的模式,取得了成功。

“我们与四川重庆的客商签订了每月定向收购两万羽的订单,自5月份柳川基地投产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四万多羽的销售订单,后续我们将会继续合作。”姜学举说。

林下养鸡产业不仅让姜学举尝到产业的甜头,也让在养殖基地工作的35名贫困户受了益。在养殖场里工作的徐明发说:“我在基地上班,每个月能得到三千五百元的收入,对我的家庭改善很大。”

养殖场内的育雏房。(龙红菊 摄)

姜学举的林下鸡事业越做越大,他的名气也越传越广。剑河县久仰镇南开村的利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青专程跑来取经, “我前几年也养鸡,但是经济效益不是很好,我希望跟姜老板取取经,能跟他合作,把养鸡产业发展好。” 唐青说。姜学举倾囊相授,从鸡苗的选择,到喂养技术,喂养期限,喂养注意事项,一一跟唐青进行指导。还希望与唐青的合作社进行合作,实现共赢。

“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小的,一群人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剑河县的林下养鸡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希望跟有种养殖经验的老合作社和养殖户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我们县的养殖资源,将黔东南小香鸡这个品牌打出去,将林下经济做强。”姜学举说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山养殖基地以来已出栏销售林下鸡7.3万多羽,实现收入约544.5万元,带动35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0人赞
分享

— 热门评论 —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