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决战2019丨王大英:苗乡育人五十五载 致力传承民族文化(下)

视频编辑:杨霄

1568084700

这是一个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55年前,不满18岁的王大英就是背着这个水壶,独自一人走在顺岩河的山路上,去各家各户劝说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读书,每天走二三十里路。

寂静的大山中,陪伴这个小姑娘的就只有水壶里水晃荡的声音。为了给自己壮胆,王大英常常会唱这样一首歌:我想去读书,爸妈却不让,说家里农活多,等着我去做……

这首歌,唱出了当年平寨地区苗族女孩的心愿,她们想读书,然而父母往往因为观念守旧,觉得女孩读书无用,不如在家帮着干活,多做刺绣蜡染这些女红,好早点嫁人。

怎么才能说动家长同意让女孩来上学呢?王大英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对家长说,在学校里她可以一边教这些女娃娃认字,一边带着她们做刺绣,不耽误女孩们准备嫁妆。

王大英买针线布料,带着女孩们边读书边干活,总算招到了20多个女学生。

1992年,王大英调到平寨民族小学任教。为了让更多的女孩能够上学,王大英多方奔走呼吁,寻求资助成立了“春蕾女童班”,让38个女孩从小学读到初中,改变了当地不让女童读书的观念。

李中岚是王大英曾经教过的学生,她从“春蕾女童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又和学校里好几个老师一样,回到自己毕业的小学做了老师。现在除了主课,她还和王大英一起给孩子们传授刺绣蜡染技艺。像这样的女学生,王大英教过很多。

李中岚发自心底很感谢王大英老师:“如果没有王老师,就没有春蕾班,没有春蕾班就没有我们贫苦的女孩子上学的一天。”

王大英说自己以前最开心的,是春蕾班的孩子们成绩好,刺绣蜡染的作品经常获奖,还出了平寨第一个女大学生,乡亲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

近年来,平寨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她最开心的,是苗乡的教育事业后继有人。王大英的父亲是老师,她自己教书55年,而自己的学生现在也成了老师,继续在教育家乡的孩子们。

王大英坚定地告诉动静记者:“我还要继续教孩子们,教到80岁,要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王大英,苗乡育人五十载,古稀之年坚守讲台。薪火相传三代人,不忘初心再出发。这就是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中,一位大山园丁的故事。

0人赞
分享

— 热门评论 —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