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上午,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批同意,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剧目编创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贵州民族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30名舞蹈领域青年人才齐聚一堂参加培训,深耕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富矿,推动民族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磊,北京舞蹈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度,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柴永兴,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哲学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方英敏,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政办主任李雪如,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原主席沈毅,铜仁市作家协会主席、二级巡视员龙险峰,松桃苗族自治县副县长吴峰,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吴远华等领导嘉宾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潘博主持。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政办主任李雪如代表学校致辞。 他强调《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剧目编创人才培养》采风创作面向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重庆直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西南六省,地域宽、任务重、时间紧。为优质高效完成项目培训,项目团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项目主体的贵州民族大学,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要求,多措并举,抓出实效。一是学校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与支持、督导与检查,学校各科室、学院及项目负责人,要发扬团结鼓劲、争创第一的精神,将项目实施好,探索出项目实施成功的有益经验可学可借鉴,不断开创新时代贵州民族大学项目争取与实施的工作新局面;二是为项目培训提供优质服务,聘请国内艺术领域知名学者与高校专家及活跃在地方的非遗传承人为学员授课和训练指导,组织学员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采风研习,感受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民俗生活,既要保持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又要兼具“训练性”和“系统性”,努力提升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作品的原创性、艺术性和制作水平,着力创作精品,不断增强西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影响力、辐射力;三是为西南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培养一批具有艺术探索精神,服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时代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剧目编创人才,繁荣西南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与创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作出新贡献。
项目负责人雷娟娟教授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培训计划安排情况。项目立足贵州、联动西南、辐射全国,为此,组建了由国内一流舞蹈专家构成的教学团队。培训分编导理论、素材积累、编创实践、田野采风四个阶段,助力学员提升专业素养,创作出兼具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的舞蹈精品。她表示,项目团队对学员将严格依规依章严管理、严要求,确保出人才、出成果,高质量完成项目。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柴永兴在讲话中强调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贵州民族大学开展《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剧目编创人才培训》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适应新时代贵州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家文旅部和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对传承和弘扬西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高度重视,也是对贵州在舞蹈剧目编创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上的积极支持。
他强调西南地区是多民族聚集区,民族文化舞蹈艺术种类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开展少数民族舞蹈剧目编创“富矿精开”的重要地区之一。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千百年来,贵州18个世居民族和睦相处,创造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从而创造了贵州多姿多彩的山地文明。贵州和西南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将是参加培训班的青年舞蹈剧目编创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他强调《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剧目编创人才培训》的举行,这是文旅部从全国的层面上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弘扬的鼎力支持。殷切希望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珍惜学习机会,通过培训、走访调研,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西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和发展新时代的贵州及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艺事业奉献岀聪明才智。
据悉,该项目得到贵州老年大学、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大力支持。贵州老年大学为学员培训提供了设施齐全的教学场所。松桃县政府按照《贵州民族大学与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校地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为学员培训搭建了采风创作的实践平台。
出席开班仪式的还有贵州民族大学音舞学院的老师。
开班仪式结束后,学校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了曾瑾大师工作室和贵州民族大学欧东花非遗服饰文化博物馆。
贵州台 杨键江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蒲志怀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