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农历谷雨节气刚过,在贵州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基地里,一批新培育繁殖出来的益虫都在跃跃欲试,准备飞向大自然,开启“护花使者”的旅程。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张昌容告诉记者:“我们今年准备了螳螂600万头、小花蝽130万头、瓢虫10万头,准备投放在修文的猕猴桃园、六马的蜂糖李园、麻江的蓝莓园,以及遵义湄潭的茶园。”


据介绍,这种“以虫治虫”的环境友好型生态防护措施已在贵州施行了7年多时间,截止2021年底,小花蝽、螳螂以及“蚕豆——豆蚜——小花蝽”储蓄植物系统等产品和技术在贵州省的修文县、湄潭县、麻江县、龙里县等20多个区县市累计应用面积超过了360万亩次,估算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约63吨,节本增收近3亿元。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