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大道上青天 这片摩崖石刻讲述贵州交通建设有多难 ——《我们的红色传家宝》

1628161080

传家宝里悟初心,红色基因永流传。筑路出大山、天堑变通途,是贵州人千百年来最大的期盼之一。但这个梦想,一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变成了现实。

在黔南州平塘县,有一段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公路——“册三”公路(贵州册亨至广西三江)平塘段。公路上被称为“平里河沙坪垭口”的地方,是最为艰险的一段。这段公路悬挂在半山腰,穿越在悬崖峭壁与深沟河谷之间。就在如此艰苦的建设环境里,筑路工人们却留下了一首豪迈的诗歌。

诗歌,就刻在这陡峭的石壁之上。诗歌这样写到:“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到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34个大字,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筑路工人战天斗地的豪迈自信和誓把天堑变通途的勇气决心。

1958年1月开建的“册三”公路西起贵州册亨,经过罗甸、平塘、独山、从江,东至广西三江,全长700多公里,有五分之四在贵州境内,需要穿越崇山峻岭。而平里河沙坪垭口这段路最为险峻,被称作整条“册三公路”的咽喉工程。

山下村寨里,一位名叫向传国的耄耋老人,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时劈山修路的场景。他说,这垭口是险要之地,有些马到这里都掉下河了。当年的修路工人,用麻绳捆在身上当安全绳,拿着钢钎去打炮眼,非常危险。

家住平塘县通州镇的黄通明老人,是目前为数不多仍健在的参加过“册三公路”的建设者。他说,当年他们一天要干十二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没有电灯,就点上火堆照明。艰苦的环境下,没有人退缩。

1958年底,经过日夜奋战,“册三公路”罗平段建成通车,成了当时平塘县唯一通汽车的公路。

在曾经奋战的悬崖上,建设者们刻下了这样一段话:“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筑路员工乘东风,插红旗,干劲冲天。苦战九十天,使垭口破喉,高山低头,峭壁上开成大道,给黔南各族人民带来无限幸福。特立碑纪念”。

如今,这两块“摩崖石刻”已被列为黔南州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老“册三”公路平里河大桥下游4公里的地方,就是被称作“天空之桥”的平塘特大桥。60多年日月更替,这片石刻见证了贵州交通的发展变化,也在向我们倾诉,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需要代代传承。

鸣谢:

中共平塘县委宣传部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0人赞
分享

— 热门评论 —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