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浇铸国之器,星辰大海是归乡。”9月25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现代京剧《天眼》在广州精彩上演,以国粹艺术致敬科学精神,礼赞人民科学家。该剧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贵州京剧院院长冯冠博领衔主演,此次演出也是“黔山贵水总是情”——多彩贵州优秀剧目文旅交流巡演的重要一站。
京剧《天眼》由一级编剧曹海玲执笔,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钟海执导,生动再现了南仁东及其团队历时二十余载、呕心沥血建造“中国天眼”的艰辛历程,以及贵州人民倾力支持国家天文事业的动人故事。2016年9月25日,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落成启用,开启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在“天眼”启用9周年这一特殊时刻,贵州京剧院以传统皮黄声腔传颂科学理想,借程式化表演刻画科技工作者的赤子之心,演出意义深远,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演出亮点纷呈:在唱腔与音乐设计上,该剧巧妙融合京剧的四平调、高拨子、二黄原板、反二黄等传统板式与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既保留了京剧的韵味,又注入了鲜明的地域风情,旋律优美动人。舞美方面则采用简约而富有科技感的舞台设计,结合传统武戏表演,生动呈现勘探选址的艰难险阻;更通过创新编排的群体身段,以演员肢体模拟钢索结构,形象展现技术攻坚过程中力学实验的震撼场景,极大增强了戏剧张力与观赏性。人物塑造上,剧中特别设置了虚构角色——布依族女孩“萤火虫”,以其纯真视角引发观众对“天眼”的好奇与思考;而大窝凼柴火奶奶与南仁东之间一捆柴火的温情互动,则映照出科学家与当地百姓之间深厚的情谊,传递出扎根土地的温暖与彼此守护的感动。
《天眼》在广州的演出圆满落幕,这场成功的艺术呈现,为“黔风粤韵”的文化交流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眼》的创作印证了传统艺术在讲述当代中国故事上的磅礴力量,相信这束从京剧舞台射向宇宙的探索之光,将会继续照亮更多城市,激励更多心灵,奔赴那永无止境的星辰大海。(文图:张广庆)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