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花椒香牧草甜 石旮旯山换新颜

贵州新闻联播

1606689240

关岭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溶岩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84%,石漠化率达42.5%,是我省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在多年的石漠化治理探索中,关岭县通过发展花椒、皇竹草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治理+产业的扶贫路子,全县的石漠化率从42.5%下降至27.88%,带动3万多贫困户增收。

在关岭县花江镇坝山村,花椒大王曾德春正在对今年最后一批花椒进行加工。目前曾德春的加工厂已经配备了花椒脱粒、烘干等环节的全套设备,加工后的花椒价值也提升了。

关岭县花江镇坝山村花椒种植户曾德春

“干椒我们卖的价位要高一点,今年生椒我们都卖15元/斤,干椒我们卖60元/斤。原来用工人一天只能筛到2吨花椒,现在一天可以筛到10来吨。今年毛收入都卖了40多万,利润净赚28万多。”关岭县花江镇坝山村花椒种植户曾德春开心地说道。

坝山村位于花江镇的板贵槽子一带,属于北盘江的低热河谷,这里盛产的板贵花椒香味浓麻味重,是国家地标产品。靠着5000多亩的花椒产业,去年坝山村人均收入12000元,超过了全镇的水平。然而多年前这一带却因为石漠化导致土地贫瘠,每年都需要国家拨200万斤救济粮。为改变这种状况,上世纪90年代当地开展了一场搬石造地行动。

关岭县花江镇峡谷村村委会主任任发书

关岭县花江镇峡谷村村委会主任任发书告诉记者,当时搞人力战术,所有的劳动力都来干,不管天晴下雨都,每个人都投工投劳,全村人当时都是有决心、有信心地把坡地都种上经济作物,改变他们的山区。

十多年的时间,凭借着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板贵精神,当地百姓从石缝里凿出了近2万亩坡地,在试种了柑橘等品种后,选择了最适宜当地的花椒产业。

关岭县林业局局长潘文成

关岭县林业局局长潘文成向记者介绍,关岭的山又陡土层又浅薄,水肥条件都比较差,刚好适合板贵花椒的特性。花椒的须根很多,对于水土保持很有好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为提升当地的花椒产值,2016年,县里以科技为突破口引进了下枝采摘的新技术,曾德春带头拿出自己的18亩花椒地试验新技术。

关岭县花江镇坝山村花椒种植户曾德春说:“因为我们地方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是我们板贵人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我们要相信科学,有这种信心、有这种底气一定要努力把花椒搞好,把花椒种成功。”

曾德春试种的第一年,产量和产值就翻了一番,村民们对花椒的种植热情再次被点燃。花江镇也以板贵花椒为品牌引领,大力推广花椒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目前全镇已种植花椒2万多亩。

关岭县花江镇镇长邓大中

关岭县花江镇镇长邓大中告诉记者,从以前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到现在全镇人均收入已突破1万元,这个过程是非常曲折和艰辛的,但是在“板贵精神”的指引下,干群一心、艰苦奋斗,摸索出一条道路,而且现在在全县推广。

如今,关岭全县的花椒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万亩,未来两年将会扩大到15万亩,全部达产后年收入预计将超7.5亿元,进一步稳固水土的同时,也将吸纳社会劳动力2.2万人。

关岭县林业局局长潘文成向记者介绍,关岭县85%左右都是石山,花椒种植不追求高大上,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来种植,10万亩花椒成林之后,可以为关岭县森林覆盖率提供4个百分点的贡献。

为稳固水土,县里还结合关岭牛的饲料需求,在全县推广种植了12万亩四季常青的皇竹草、紫花苜蓿等牧草。既绿化了荒山,又降低了关岭牛的饲养成本。

关岭县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

关岭县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说:“养殖成本这块作用非常明显,我们过去一头牛通过向外购草,一天成本大概在15块左右,现在我们已经控制在7块以内,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

目前,关岭县通过发展花椒、皇竹草等生态扶贫产业,带动3万多户贫困户增收,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42%提升到52.8%,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年的495平方公里降到了445平方公里。

关岭县县长韦朝虎

关岭县县长韦朝虎告诉记者,在今后,关岭县要按照生态关岭的定位,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把土地流转好,把基础设施配套好,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既解决石漠化严重的问题,又解决产业兴旺持续增收的问题,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0人赞
分享

— 热门评论 —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