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璀璨,声动贵州——第三届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决赛精彩收官!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1762828800

11月9日,贵阳花溪孔学堂会议中心内,星光熠熠,声情并茂。以“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第三届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决赛在此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51组选手齐聚一堂,用声音传递文化,用故事连接心灵,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本次大赛延续“以赛促学、以赛促宣、以赛促改、以赛促融”的核心理念,不仅是一场专业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的深度对话。赛事由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大学指导;贵州省导游协会、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承办;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协办。来自学界、媒体、文化界的权威评委汇聚一堂,共同见证新时代讲解员的风采。

贵州省导游协会秘书长,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谷一(左一)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博士生导师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 李天翼(右二)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专家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贵州省语言文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韦萍(中)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多朋(左二)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宣传教育科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 杨红艳(右一)

贵州省导游协会秘书长、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谷一,贵州民族大学法学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翼,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贵州省语言文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韦萍,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多朋,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宣传教育科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杨红艳担任本届大赛决赛专业评委。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钟华,贵州省普通话测试员、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会秘书长、家庭教育指导师张丽华,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融媒产品科科长石右参加活动。

小讲解员,大梦想:非成人组点亮文化星空

比赛在非成人组小选手的精彩讲解中拉开帷幕。他们虽年纪尚小,却落落大方、声情并茂,用清澈的嗓音、真挚的情感,讲述着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族故事。每一位小选手,都像是民族文化星空中闪烁的火种,点亮了传承的希望,照亮了未来的方向。

成人组登场:用阅历与专业演绎文化深度

随后登场的成人组选手,则带着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讲解技巧,围绕大赛主题,展开了一场场富有感染力与思想性的文化讲述。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共同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播的使命,成为民族团结故事的生动讲述者。

赛事影响广泛,全国响应热烈

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大赛共收到215件参赛视频作品,内容涵盖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与民俗风情,展现出参赛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学术热情。经过严格初选,51组选手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赛事不仅得到全国多所高校的支持,也通过“动静”APP等平台,将优秀作品推向更广泛的公众视野。

颁奖时刻:荣誉与掌声交织的高光时刻

在紧张激烈的角逐后,大赛最终评选出优秀视频奖及成人组与非成人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获奖选手在掌声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与证书,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播者的一份肯定与激励。

优秀视频奖

颁奖嘉宾 |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宣传教育科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 杨红艳(右三)

最佳拍摄奖:《石语蓝染,遇见镇山》 徐椿屿

最佳策划奖:《傩地魂》 陈钇州

最佳创意奖:《簸箕上的艺术世界》 韩欣瑶

最佳视觉奖:《桥见花江》陈天一、石国庆、马智浩、杨露露

最佳新星奖:《寻龙入里:一场红色记忆与民族的双向奔赴》程子鸥

一等奖

颁奖嘉宾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专家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贵州省语言文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韦萍(右二)

成人组——魏佳蓥 陈涵 徐椿屿

非成人组——文若萱 缪斯 张婧雅

二等奖

颁奖嘉宾 | 贵州省导游协会秘书长,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谷一(右一)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博士生导师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 李天翼(左一)

成人组——苟江驰 彭盼盼 杨青青 陈天一 程琳琳 李静红

非成人组——程子鸥 廖梓汐 申亦妍 肖馨果 潘怡辰

三等奖

颁奖嘉宾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督导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贵州省语言文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韦萍(右一)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多朋(左一)

成人组——陈钇州 罗安琪 龚政远 龙陈晨 韩欣瑶 邹佳鑫 冯娇娇 黄逸佳

非成人组——吴昊哲 李相洁 魏语桐 王一行 刘含嫣 易文雯 刘昕翊 石珺晞

优秀奖

颁奖嘉宾 |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多朋(右一)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宣传教育科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 杨红艳(左一)

成人组——王晨璐 刘骁 顾益瑞 陶园 杨露露 万敏 曾苏雯

非成人组——姚致宁 杨众一 范云露 陈甚宇 薛怡馨 袁杨愉珊

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让文化借助旅游焕发生机,让旅游通过文化赋能彰显内涵。”这正是贵州推动文旅融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路径。本届大赛以民族地区旅游为内容载体,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宣、以赛促改、以赛促融”有效提升了讲解员的专业能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注入新动能。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 李天翼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翼在总结中表示 本届大赛是一场兼具思想深度和传播温度的文化盛宴,最鲜明的亮点就是主题与内容深度契合。选手们将红色文化的信仰之力、民族文化的鲜活之姿、屯堡文化的深厚之韵、村寨文化的习俗之美串联成篇。选手们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成熟的表达技巧,将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娓娓道来。用专业视角传递了对多元文化的热爱,展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表达方面,选手们善于运用叙事化的影像将贵州多姿多彩的文化转化为可知可感的生动场景,具有知识性和感染力。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要讲好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故事,还需要加强旅游讲解的对象感,加强景区景点的亮点呈现和特色挖掘,加强旅游讲解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加强讲解语言的生活化。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比赛虽有终章,文化传承却永无止境。

赛事虽已落幕,但民族文化的讲述仍在继续。让我们相约来年,再次聆听那些来自山川与村寨的动人故事,见证更多讲解员用声音点亮民族文化的星空。

附获奖名单及作品

一等奖

成人组——

魏佳蓥 《中华侗韵》

陈涵    《天龙屯堡行,黔韵此间寻》

徐椿屿 《石韵同心》

非成人组——

文若萱 《奇幻城堡夜郎谷》

缪斯    《水西古城》

张婧雅 《最美王岗》

二等奖

成人组——

苟江驰 《脸子刻同心,屯堡铸与共》

彭盼盼 《洞见山河 情聚织金——织金洞的奇观与民族情》

杨青青 《土城古镇-红军门板的故事》

陈天一 《桥见花江》

程琳琳 《青岩古镇:一块镌刻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活化石》

李静红 《一颗果,万里情》

非成人组——

程子鸥 《寻龙入里:一场红色记忆与民族的双向奔赴》

廖梓汐 《镇山村—石板上的神奇密码探险之旅》

申亦妍 《奢香古镇:藏在喀斯特里的彝族文化》

肖馨果 《人文山水 峰峦化屋》

潘怡辰 《漫步马头村,探寻民族交融之美》

三等奖

成人组——

陈钇州 《一脉傩魂跨山海》

罗安琪 《回望转折之城,传承红色基因》

龚政远 《傩戏——千年非遗的神秘脉搏》

龙陈晨 《石墙承古意,同心共相守》

韩欣瑶 《簸箕上的艺术世界》

邹佳鑫 《屯堡石韵:一座石寨,一颗中华共同体的心》

冯娇娇 《阿西里西:盛开在乌蒙山巅的民族团结之花》

黄逸佳 《石纹故事·青岩篇》

非成人组——

吴昊哲 《云上花海阿西里西:韭菜坪的神奇之旅》

李相洁 《水西彝韵:探秘慕俄格千年的历史风华》

魏语桐 《化屋村——悬崖下的村寨》

王一行 《奢香古镇》

刘含嫣 《上小河 流淌在时光里的乡愁》

易文雯 《百里杜鹃风景区》

刘昕翊 《油杉河仙宇屯景区》

石珺晞 《汉彝交融的建筑密码:探秘大屯土司庄园的百年风华》

优秀奖

成人组——

王晨璐 《一座山的民族交响》

刘骁    《镇山村:石头寨里的共同体故事》

顾益瑞 《石头筑垒的民族文化密码》

陶园    《安顺地戏》

杨露露 《石光山色》

万敏    《红城“遵”韵 一“义”倾心》

曾苏雯 《镇山凝古韵,黔地聚同心》

非成人组——

姚致宁 《安底镇桂花温泉景区》

杨众一 《彝山花谷景区》

范云露 《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体育旅游特色小镇》

陈甚宇 《九洞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薛怡馨 《九洞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袁杨愉珊 《慕俄格古城》

0人赞
分享

— 热门评论 —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