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风口”是什么?
是登高望远,必争之地?还是稍纵即逝,转瞬之机?
是当机立断,一往无前?还是未雨绸缪,静水流深?
我们不知道,但如果你跟着我们一起去这里看看,或许会有答案。
邀请你一起跑一趟——2023年“风口”上的贵州
第一个关键词:乘风而上
今年,你是否时常在饭桌上听到这样的央视背景音: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中国出口“新三样”。
中国汽车出口跃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成关键。
……
2023年最热的产业,新能源汽车一定算一个。跟随贵州磷化工转型的脚步,身处小县城,作为轮胎的我们也进入了这个时髦的行当。
前几年我们背一吨磷矿,可以卖1000块,现在变成磷酸铁就加个零,变成10000块,如果加工成磷酸铁锂,再涨6倍,变成60000块。
这些变化,让我这位老搭档,越忙越开心。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寻
“我们这批货刚刚技术更新完,电池材料压实密度提升了,终端电池的续航里程会大幅提升。”每当罗寻向别人介绍技术上的事儿,总是充满热情。最近这些新产品,似乎让从事磷化工27年的他,又找到了新的激情。
“原来产线技术一年两年更新一次,现在半年甚至三个月就要更新。”罗寻说,“压力很大,怕技术跟不上。但是转到新赛道上来,给磷化工打开了一个很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靠着创新驱动,我们在每天的奔跑中,见证了这个开阳老厂,从传统磷化工转型为国内“第一梯队”的磷酸铁锂厂商之一,并且今年在北交所成功上市。
在厂子里负责人事招聘的副总经理刘家成说,在过去,985、211高校的学生很难看得上安达科技,但是今年招聘到了清华毕业生。在行业最好的时候,企业得到贵州“四化”基金支持迅速扩产达产,抓住了风口,2019年产值不到1个亿,2022年却达到60多亿。“今年实现快速上市,未来会有足够的资金去做更多的研发,保持发展后劲。”
占得先机,乘风而上,我们看到“电动贵州”近三年总产值年均增长90%以上。
不过,“风口”上总是瞬息万变,哪能一直一帆风顺呢?
第二个关键词:集群而动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稳步上升,上游电池材料产业增长速度更是跑在了前面。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全国很多电池材料项目都停工了,可是没有影响到我们贵州轮胎跑动的速度。
七水硫酸亚铁
每天,我们要往返50多趟,把胜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拉到隔壁的裕能,变成磷酸铁锂发往全国。在园区里来来往往,我们总能碰上这个人,不停给我们找活儿干。
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翟建新
“就是要加强园区的产业耦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一起抵御行业波谷。”翟建新说,前几年精挑细选的龙头企业成了定海神针,稳住增长的基本盘,通过集群发展的模式共同提升行业竞争力,今年福泉新能源电池产业产量是去年的两倍,产值稳定增长30%左右。
作为龙头企业的代表之一,贵州裕能市场占有率比去年还有所提高。“行业正在向头部聚集,贵州基地是我们集团产业链最全的一个基地,把成本压到更低,品质做到最好,来保证我们的市场。”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启航说。
随着产业不断聚集,我们运输距离越来越短。而新的招商项目一环扣一环,我们轮胎正在面临失业的大危机。
“直接一个管道连接,把我们企业生产的硫酸镍和硫酸钴给下游的厦钨作为前驱体原料,两家企业一年节约5000万元。”在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红江看来,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节约成本就是优势。
看来站在风口上,也得是有准备的“猪”才能飞起来。紧盯龙头、科学布局的“电动贵州”后劲十足,正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第三个关键词:全球供应
中伟股份与韩国POSCO集团签约 建设规模超10万吨
中伟股份与摩洛哥Al Mada集团签约 打造泛大西洋地区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
绿色低碳,是全球共识。为了供应世界各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我们轮胎每天在成品仓库配合发货,差点没跑断腿。
我的东家早早瞄准海外市场,打入了特斯拉等一众头部供应链,工业版图遍布世界,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常务副总经理彭国伟说,中伟股份就是要扎根贵州、放眼全球,不断升级产业模式,与行业上下游紧密合作,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看来新能源电池,是合作共赢的生意。
和我一样,贵州还有无数小伙伴奔波在路上。
今年宁德时代贵州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一路向北,能看到上游安达、裕能、盛屯、雅友等一大批新材料加工企业串珠成链,共同顶起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核”两“区”的“半壁江山”。今年,我们向全国乃至世界供应新能源电池材料上百万吨,到了明年,这个数字还会增长。机会不等人,从正极材料到电池回收,全省上百个省级调度项目正在全速推进,上演“风口”上的速度与激情。
记者卓越:跟随全速前进的轮胎,在开阳,我们看到:贵州有矿,更有“富矿精开”,这是我们抢抓“风口”的底气;但,风大,浪也大。
在福泉,在铜仁,我们看到,新能源企业串珠成链,要和全世界做生意。只有全链发展,全局盘算,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才能网住“大鱼”。毕竟,风浪越大,鱼越贵。
现在,我们来到贵阳。我身边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公交车。但可能你不熟悉的是,它们不再喝油,而是充电。全省公务用车带头更新,加大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力度,贵州计划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用需求带动供给,让“电动贵州”跑得更快更远。
从大数据到新能源,贵州从不自我设限,从来脚踏实地,抢抓时代“风口”,风光正是无限好。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