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丨一起吃饭的家人很难被分开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1604064960

一起吃饭的家人很难被分开

一起吃饭的家人很难被分开

00:00 / -

上学的时候,母亲每天会早起做早饭,“滋滋”的煎蛋声,“咕咕”熬粥的声音,每天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的,从来就不是闹钟的声音,而是厨房里传出来的香味,从小学一直到高中。

我高中时候的同桌却与我相反,她每天都带面包和牛奶去学校,兜里永远都有花不完的零用钱,还常常请我吃各种路边摊。

那时候的我特别羡慕她,觉得每天包里装着食物,呼朋唤友逛吃逛吃,是一件特别牛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她在上课的时候突然胃痛到无法支撑,老师让我送她回家的时候,我才发现,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冰箱里没有食物,厨房里的厨具有的连包装都没拆,没有一点蔬菜瓜果,只有一箱一箱的速食面,冷冷清清。我翻遍了整个厨房,找出一点大米,给她熬了一点粥。

她捧着碗,却突然号啕大哭,我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她的父母做生意很忙,常常都不在家,她只能自己对付着吃,吃路边摊,吃速食面,有一口没一口,一顿冷一顿热,最终吃坏了胃。

她说,她每次见我能吃饱饭去上学,她就很羡慕,她已经很久没有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的吃顿饭了。

她的父母会给她很多的零用钱,却给不了她一份热气腾腾而真实的烟火气。

直到如今,她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好,她的父母靠自己的双手为家里打下了丰厚的经济基础,她懂得父母的辛劳,但却始终介怀她以前那些没有好好吃到的饭,永远都难以原谅自己的父母。

我们常说,要看一个家的日子过得如何,进去看看他的厨房就知道了。只有热气腾腾的厨房,才溢满了生活幸福的味道。也只有热气腾腾的厨房,才能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一个会做饭的妈妈,天天给孩子变魔术,满足孩子对于母爱的所有想象。

陈大咖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写道: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相处,总要绕到一日三餐的细小琐碎上,一天天累积。厨房的温度检验着婚姻的温度、亲子的温度以及家庭的温度。

我有个朋友,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家里养尊处优惯了,连喝杯水都要父母递上来。

但是自从有了孩子后,整个人却换了一个样,天天泡在厨房里,对着菜谱做各种美食。

我调笑她如今为何变成了贤妻良母,她一脸正经地告诉我:“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后想起家来,记忆中只有外卖和餐厅的味道,我要有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会带给一个人最深刻的记忆,这个烙印,烙在你的味蕾上,一辈子都抹不去。食物可以唤醒人的记忆,味觉记忆,再通过记忆诉诸情感。我们渴望妈妈的味道,不仅仅是对于食物本身的渴求,更多的,还有对于陪伴和建立情感链接的诉求。

父母的爱是具象的,厨房里的热气腾腾,用心准备的食物,陪伴在身边的点滴,走进自己内心的倾述。

当我们回忆起同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记忆中总带着温度的美味,凝聚在舌尖,传递到心头,无论走多远,剪不断,挥不去,永远充满了温暖。

而如果一个人的记忆中,只有冰冷的食物和冷清的厨房,即使是成年后,也依然会埋怨自己没有食物温度的童年,抱怨缺失父母陪伴的亲子关系,始终会对未感受过的温暖耿耿于怀,难能释怀。

在孩子需要建立亲密关系的童年及幼年,妈妈带给孩子的依恋和温度,是孩子一生的底色。而那些厨房里的热气腾腾,就是妈妈的温度。​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都忽略了,做饭和吃饭其实是一件非常需要有仪式感的事情。

有人炒菜,有人洗碗,有人摆盘,大家在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厨房里进出,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食物。

厨房的香味和桌上的食物不断地在向你传达着: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在一起。

作家林宛央说:“仪式感,是让我们拥有爱的感知力,并用心地去感知这个世界。”厨房里的热气腾腾,也是一种表达爱的仪式感。

同样的一张饼,是自己一个人吃,还是全家人分着吃,心情是不一样的。

同样一顿早饭,是在外面快餐店吃,还是自己早起30分钟,精心为孩子准备好,带给孩子的记忆温度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在一起吃饭,一餐饭、一瓢饮是我们最好的表达爱的方式。

从小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耳濡目染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方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习得爱和被爱的方式,自尊自爱,温暖而坚定。

而他也会明白,经常在一起吃饭的家人,是很难被分开的。

0人赞
分享

— 热门评论 —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