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双向融合 释放人才活力
在贵州师范学院,参与智电创客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正在优化编程教学软件。这个项目针对乡村科创教育资源短缺,开发了相应课程与线上教学平台,并在30多所乡村学校进行应用。
贵州师范学院大四学生蔡春锦正在和团队一起优化编程教学软件
“我们创新设计了全国首个融合编程教育平台,解决编程鸿沟问题。”项目成员蔡春锦介绍,通过调研发现,普及乡村科创教育难点之一是编程学习门槛较高,“比如我们要设定程序让机器人学会沿着赛道直线行走,用代码编程指令很复杂,学生要掌握实操很困难,甚至老师要学会都要花很多的时间。”
而蔡春锦他们开发的融合编程教育平台,把多个复杂代码指令融合简化为图形模块指令,更加简单易懂,降低入门门槛,让更多同学可以进入科创实践。
融合编程教育平台
这学期进入大四的蔡春锦主修计算机师范,从大一起她就加入了项目。三年多来,她开发过课程、写过教材、教过学生、参与组织过科创大赛。
“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对我未来走上教师讲台会很有帮助。”蔡春锦说。
作为贵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落地举措之一,贵州师范学院发挥特色特长,将师范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打破以往专业与创新创业‘两张皮’的痛点,用专业能力赋能创新创业,同时善作善成的“双创”精神也进一步提升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杜宏博说。
通过项目引导,近年来,贵州师范学院组建1200多个团队近万名学生下基层、进乡村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中小学师生15.6万人次。并且师创特色鲜明,国创项目中涉及中小学基础教育、特殊教育项目比例达到67.33%;“互联网+”涉及基础教育项目达到51.23%;“挑战杯”涉及基础教育项目达到78.5%。
贵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石培新表示,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来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所有专业创新创业全覆盖。接下来将坚持“主业+特色”,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理念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
随着贵州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贵州本科专业布点1342个,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9个,有序扩大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93.16万人,高等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同时,全省职业教育融通融合,启动建设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等项目631个,有序推进部省共建“技能贵州”。2022年,全国5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获得国务院激励支持,贵州名列其中。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助力产业发展
在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5个高职教育专业实现了校企合作全覆盖,产教融合、技术应用正在重塑教育场景和模式。
在空客A320动态模拟舱的课堂上,同学们在有飞行经验的专业老师指导下,可以真实体验飞机起落、滑行、颠簸、机上失火等不同场景。
“在实训基地可以进行一比一地还原训练,同时去航空公司就业实习的机会也很多。”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大二学生潘琳露说。
同学们使用航空材料进行实训
据悉,该校航空学院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并根据产业所需共建实训基地,成立民航安全技术博士工作站、航空安全运行技术研究院、无人机应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于海是贵州民航教育产业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院长。他告诉记者,校企双方采用股份制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以市场化的原则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有机结合,面向一线需求,既培养优秀人才,也开展科技攻关,融合深度进一步加强。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集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大学。学校党委书记宋广强表示,学校不断创新机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与贵州民航产业集团、云上贵州等7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接下来将继续坚持两所学校一体化办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翼齐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贵阳市第四十中学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促进全面发展
在贵阳市第四十中学周五的劳动课上,三年级五班的同学们正在制作水果拼盘。课堂气氛活跃,有的同学设计了花篮图案,有的同学“烹饪”了水果“烧烤”。
“他们的奇思妙想你猜都猜不到。”贵阳市第四十中学教师张静说,“劳动课一周一节。我们还有劳动月、劳动周,主要是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效果你也看到了,他们非常喜欢这种书本外的实践课程。”
贵阳市第四十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同时,学校还设立了足球、古筝、街舞等20多个兴趣社团,以及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等课程。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生命美好地绽放!下一步希望引导同学们自主去成立兴趣小组,发展自己的社团,我们做好辅导工作。”贵阳市第四十中学校长刘穗说。
作为黔灵名师省级骨干教师、贵阳市第四批“名校长”,刘穗也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头人。她表示,学校正在根据课标不断优化劳动课程校本教材,把新型教学理念、育人方式落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贵阳市第四十中学为同学们开辟的劳动实践种植基地
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当前,贵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教育更加普及普惠,持续加强城乡间校际合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