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窗:珍宝
我,是一扇窗。透过我,你会看到初冬清晨特有的平流雾,在晨光中与成林的山峰交映成一副水墨画。
“专程从广东为了这个平流雾来,太美了。”广东游客邓光明说。
“十年前,我在北京看到一个广告窗,写着多彩贵州,下面是一幅贵州的美景。十年后,来到贵州万峰林,有了这么一扇窗。春天有油菜花,夏天有水稻,冬天有平流雾,现实版人间仙境。”牧岚咖啡馆老板莫冬森说。
沧海桑田,四季美景轮回上演,我眼前的景色有了更多打开方式。窗外是诗和远方;窗内有人间烟火。
“因为有了这扇窗,风景从前景变成了背景,游客从单一的观光游变成沉浸式体验,旅游的附加值也因此提升。万峰林景区光是民宿客栈就有200多家,出乎我们的意料。”峰兮民宿老板李明波介绍。
出乎意料,是“山地公园省”的基本操作。“我”看到了黄果树的夜太美,荔波梦圆高铁时代,“醉”在西江千户苗寨,双子座流星雨划过梵净山顶,赤水“红”得鲜艳“绿”得娇嫩。贵州用美丽回答一切,让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文化之窗:瑰宝
我,是一扇窗。透过我,你会看到起飞和降落,出发和抵达,追逐和归来。10月底,窗外多了一抹亮眼的红色,这就是“红飘带”。
“‘红飘带’是红色文化的新窗口,非常震撼。”游客王燕飞说。
“红飘带”项目售票员胡俊夷介绍,“我们每天有3场,每场人数大概三四百人。”
2个月的时间,红飘带的游客突破5万人次。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体验,讲述着理想与信念的远征。
“当时我接待一个学生团,演出达到高潮的时候,红军战士高喊“敬礼”,我看到他们情不自禁的向红军战士行了少先队员礼,有一颗红色的、希望的种子已经扎根在他们心中。”“红飘带”项目讲解员刘子豪说。
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宗文介绍到,“我们接下来以红飘带为重要节点,推进全国15个省长征沿线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一个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数不清的“红色窗口”镌刻于黔山秀水间。“我”曾看到遵义会议的激烈,老槐树越加郁郁葱葱,移动文物博物馆引得无数手指滑动,剧场响起掌声一浪又一浪。 “贵州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很有希望带动整个贵州的,甚至带动全国的红色旅游走上一个新台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说。
在贵州,你会遇见红色血脉的延绵赓续,阳明文化“知行合一”,600年屯堡的家国情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超级工程孕育超级风景。穿过这一扇扇窗,“我”想你一定不会错过这里。
开放之窗:出圈
手机,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链接世界,刷新认知。2023年,更多人通过手机这个窗口认识了贵州,贵州也因此和世界发生着更紧密的联系。
频上热搜的“村超”“村BA”“贵州大场面”,火爆出圈的龙舟节、火把节、“爱乐之城”、2.5元看熊猫、毕节露天电影,浪漫迷人的古镇夜晚,民宿里的闲暇时光、唤醒味蕾的黔味美食……谈旅游,越来越多人看向贵州;去旅游,越来越多人来到贵州。“流量”大起来,“质量”提起来,“留量”多起来。
在贵州,推开一扇窗,你可能会遇见田园风光、诗情画意、风情万种,或者高远辽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贵州打开窗,向全世界说Hi,共享发展和美好。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