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山区,有这样一群乡村教师,他们扎根基层,为发展民族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事业释放着光和热。今天动静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位平凡却又传奇的苗族女教师的故事。
说她平凡,是因为她像很多贵州山村教师一样默默奉献,说她传奇,因为她教书的时间长达55年,她用半个世纪的时光,谱写一首感人的大山园丁之歌,她就是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民族小学退休教师王大英。
她年过古稀,教会了两千多个孩子识字、读书。她创办“春蕾女童班”,让许多家庭贫困的苗族女孩,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动静记者见到王大英老师时,她正在给六年级的学生们上刺绣课。73岁的老人家身体很硬朗,飞针走线仍然是得心应手。尽管孩子们手法还很稚嫩,但民族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学生们在接受动静记者采访时都说很喜欢刺绣,也更喜欢王老师。王大英也希望传统的民族文化能够一代传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平寨是王大英的家乡,距离开阳县城80多公里,这里生活的苗族人擅长刺绣蜡染,服饰精美,与邻近的贵定、福泉、龙里三县同支系苗族统称为小花苗。过去由于交通闭塞、生活贫困,这一带的小孩子能上学的非常少,女孩读书的更是几乎没有。
55年前,17岁的王大英成为了顺岩河小学的教师,面对长满杂草、没有黑板桌椅的教室,王大英没有气馁,她跋山涉水动员家长,陆续让30多个孩子来上学。
从此,一个人,一间教室,撑起一个学校,给了一方孩童学习文化、走出大山的希望。
王大英告诉动静记者:“我是苗家土生土长的,如果我不能坚持下去,谁还能在这些地方继续坚持。”
既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是技艺精湛的绣娘。2002年退休后,王大英继续坚持在学校教书,同时做了很多推广小花苗传统文化的工作。2012年,王大英获得“贵州省民族文化传承人”称号。
1983王大英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2004年荣获第“全国十佳春蕾园丁”称号。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辛勤耕耘,她把自己所有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苗乡的教育事业,用知识文化,照亮乡亲们脱贫攻坚的道路。
多年来,王大英还创办了“春蕾女童班”,她是如何克服困难,让许多家庭贫困的苗族女孩上学的呢?敬请关注明天的动静客户端。
—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