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团窠(kē)对兽纹夹联珠对鸟纹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从魏晋的上襦发展而来
它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
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可套在裙子外面或搭配穿在衣服里面
初唐女子多参加蹴鞠、马球等运动
半臂这种方便的服饰成为首选
它还从宫廷传入民间
成为常服的一种
直到唐晚期才逐渐被其他“时装”取代

这件半臂
充满了中西合“臂”的元素
所用的织物,黄色的一半是中国的蜀锦
红色的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锦
另外,它的花纹也是“中西合璧”
唐太宗时期,窦师伦(陵阳公)
在传统蜀锦制造工艺的基础上
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
穿插组合祥禽瑞兽、宝相花鸟
创制了一批蜀锦纹样
即“陵阳公样”


拥有“陵阳公样”的蜀锦
在唐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身着一件这样的锦衣出游
就是姐妹间妥妥的“C位”了
蜀锦起源于战国时期
四川成都也是我国丝绸文明发源地之一
但由于生产工艺要求高
织造难度大,极耗工时
蜀锦可谓“寸锦寸金”

尽管“蜀道难”,但成都“闭而不塞”
外国使节、各地商人
纷纷经蜀道而来
不仅将中国丝绸带去世界各地
也让蜀地风物
融入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
延续发展了2000多年的蜀锦
凭借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
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穿越千百年的繁花似锦
道不尽的缤纷美丽
透过这件半臂
我们可以一窥唐代人的
精致生活和审美情趣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特别鸣谢丨成都博物馆 总台四川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央视新闻









— 热门评论 —